大英帝国丢掉美国以后,为何依旧开创了百余年的“不列颠治世”

频道:历史收集 日期: 浏览:775

大英帝国是世界史上空前辽阔的霸主,其巅峰时期甚至主导国际事务长达一个多世纪之久。不同于人类文明史早前出现的众多帝国,诸如罗马帝国、汉唐帝国、波斯帝国以及蒙古帝国等,都只是影响了地球上的某一区域而已。大英帝国则不同,其领土范围不仅覆盖了整个世界,其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不论是大英帝国之前的西班牙帝国,还是之后的超级大国美国,都无法做到在国际事务中独占鳌头,前者有葡萄牙、荷兰以及英法的竞争,后者则先后存在苏联、欧盟和中国的牵制。

app=25&f=JPEG&fm=173&fmt=auto&u=2885541829,364897927[1].jpg

不过,恰是这样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却在其鼎盛期间遭遇过一次重大挫折,那就是北美十三州的独立。18世纪下半叶,北美殖民地独立以后,英国人曾不禁哀叹,认为英国再也不是一个大国和受尊敬的民族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仅仅几十年以后, 一个更加庞大、前所未有的“日不落帝国”,又建立起来了。那么,英国人究竟掌握了什么秘诀,以至于在遭受北美独立如此巨大损失以后,依旧可以重新崛起,并将世界带进一个多世纪“不列颠治世”的呢?本文就让我们从商业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和工业资本主义三个阶段,详细分析英国殖民政策是如何转变的。

重商主义与英帝国的崛起

16世纪下半叶,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正处于殖民时代的黄金时期,英国也处于同样被誉为“黄金时代”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时代。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英国人通过“食鱼日”的规定,培养了大批远航人才,为后来海军水手储备了人才;继而又鼓励“劫掠船”模式,促使大批英国水手争相充当海盗;同时借鉴了中世纪欧洲的“特许状”制度,赋予许多劫掠船和殖民公司以法律层面的自主权限。大名鼎鼎的黎凡特公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都是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成立的,其背后的政策逻辑则是重商主义。

app=25&f=JPEG&fm=173&fmt=auto&u=2307805765,1796850285[1].jpg

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积累沉淀之下,英国逐渐拥有了一定的实力,能够积极参与海外殖民扩张行为。只是16、17世纪是西班牙帝国最为鼎盛的时代,当时不仅是美洲,就连欧洲本土也是在其影响之下。毕竟,彼时作为欧陆霸主的哈布斯堡家族,不仅身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职位,亦统治了包括西班牙、奥地利在内的大部分欧洲疆域。后来,由于遭受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1648)的打击,尤其是美洲资源殖民模式的不可持续性,西班牙殖民帝国最终衰落了。三十年战争赋予了尼德兰地区正式从西班牙独立的地位,承认了荷兰联省共和国。只是,曾长期支持荷兰人抗击西班牙的英国,此时却突然变脸,并于1651年由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颁布了《航海条例》,开始限制荷兰这个“海上马车夫”在英国及其附属殖民地的航运权,保护英国自身的航海贸易垄断。为此,双方爆发了数次英荷战争,并最终以英国商业底蕴赶超荷兰而告终。

事实上,前三次英荷战争中,虽然荷兰损失颇大,但并未在经济层面伤筋动骨。然而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曾在英荷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荷兰联省共和国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却因其妻子是英王詹姆斯二世的女儿,被推举成为英国国王,与玛丽共同统治英国。如此一来,英荷两国归为一统,并签订了众多盟约,并且在威廉的安排下为英国提供了许多能工巧匠、科学技术和资金。这些政策,最终导致英国经济进一步增强、荷兰国库却日渐空虚。到了1780年,实力强劲的英国完全撕毁了威廉时期签订的盟约,发动第四次英荷战争,解决了荷兰这个殖民竞争对手。

app=25&f=JPEG&fm=173&fmt=auto&u=4269019891,1175059721[1].jpg

其实,从16世纪下半叶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开始,英国始终秉承重商主义政策,在面临西班牙、荷兰、法国等竞争对手之时,通过政策层面的干预、强化本国商业优势,实现国家间竞争的胜利。与此同时,英国在此期间也在海外殖民扩张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这期间完成了以北美十三州为中心的殖民网络构建。到了18世纪中叶,英国在七年战争期间,通过资助普鲁士牵制法国军事力量,在北美、南亚等地抢夺了大量殖民地。此时的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前夜,手工业仍是英国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形式,但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技术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伴随着英国商品在世界市场占据的碾压性优势,其国内对重商主义愈发质疑,对殖民地也随之撤销了许多保护性的政策,这招致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强烈不满。

自由贸易与英帝国的重塑

1775年,为了防止英国废奴、自由贸易等政策损害自身利益,北美十三州掀起了反英斗争,并在法国介入之后迅速转变成为独立战争。法国路易十六之所以支持北美十三州,是为了报复英国七年战争之仇、并为英国树立一个新的敌人。至于北美十三州内部,其北方手工业者与英国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南部种植园主则不愿被废奴政策影响,这最终导致英国失去了北美殖民地、美国建立了。次年,亚当·斯密出版了耗费近十年心血的著作《国富论》,并明确以“重商主义”总结先前欧洲列国的经济政策,并强烈主张自由主义贸易。

《国富论》的出现开创了古典自由主义,震动了整个西方,并且极大的影响了随后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和经济政策。与重商主义强调国家干预贸易不同,自由贸易认为应当逐渐开放殖民地对外贸易,最终实现贸易自由,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决定一切。当时英国的另一位经济学家李嘉图,更是扬言不应该对进出口贸易加以限制,并主张废除殖民地贸易垄断的条款。受此影响,英国逐渐走上了一条建设“无形帝国”的道路,以至于在拿破仑战争之后,慷慨地归还了大批法国殖民地。因为,此时的英国已经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商品占据碾压优势的前提下,即便不花费成本占据大量殖民地,依旧可以通过贸易攫取巨额财富。

app=25&f=JPEG&fm=173&fmt=auto&u=357277020,1438489604[1].jpg

当然,对于那些在贸易网络中具有战略地位的殖民地,或者能够作为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的殖民地,英国人同样是寸步不让的。在经过了1805年特拉法加海战胜利以后,英国彻底掌握了世界海上霸权地位,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雄厚底蕴,在自由贸易理论的指导下,以枪炮外交为自己寻找原料、商业网络和市场,在世界范围内构建了一个无形的贸易帝国。到了1865年,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曾骄傲地说:“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有我们的牧羊场,秘鲁送来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我们的棉花长期以来栽培在美国南部,现已扩展到地球每个温暖地区。” 英国当时的强盛,可见一斑。

工业发展与英帝国的扩张

英国在19世纪的扩张过程中,最为出彩的当属对南亚印度的征服。在失去了北美十三州殖民地以后,英国的殖民帝国身份受到沉重打击。然而伴随着对印度控制的加强,其巨大的市场体量,使之成为“英帝国王冠上最珍贵的宝石”。更为重要的是,大英帝国的法统来源并非源自欧洲传统的、由天主教皇加冕的“罗马皇帝”,而是承袭自印度莫卧儿王朝的“不列颠帝国”头衔。印度对英国的重要性表现为两个方面,即原材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以及由英国人指挥的庞大印度土兵。这使得印度一方面可以成为贯彻英国自由贸易、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工具,另一方面亦可以分摊一部分英国殖民的成本。

不过,进入19世纪中叶以后,欧美各国相继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迈入了“电气时代”。加之拿破仑战争以后,以欧洲宪兵自居的沙俄在整个亚欧大陆与英国展开了“英俄大博弈”、德意志和意大利相继完成统一,英国在经济贸易和殖民扩张领域的竞争对手增多。拿破仑战争的结果虽然是法国战败,但英国处于大陆均衡的外交考虑,在维也纳体系中并未对法国多加限制,只是其殖民扩张能力犹存。凡此种种,直接导致英国再度放弃了低成本殖民扩张和自由贸易的政策,重新走到了贸易保护和殖民地扩张的道路。

到了19世纪下半叶,英国海外殖民地的土著邻居,渐渐的都被列强征服,矛盾冲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为了保持对印度航线的安全,英国控制了埃及;为了保证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的安全,英国又侵占了苏丹。最终,建立一个从北非埃及的开罗到南非开普敦的双开计划,被殖民者们纳入了议程,这与法国构建从佛得角到索马里的东西贯穿计划相冲突,双方为此在“法绍达事件”中险些开战。当然,鉴于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地位,直至一战爆发前,英国都未曾完全抛弃自由贸易政策。

app=25&f=JPEG&fm=173&fmt=auto&u=2693015073,1567152453[1].jpg

综上所述,英国在海外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秉承重商主义、推行“许可证”制度、“劫掠船”模式和建立以北美殖民地为中心的商业资本主义阶段;工业革命以后获得商品竞争碾压地位,并在自由贸易思想指导下,凭借海上霸权、枪炮外交抢夺商贸网络要地、原料产地和市场,构建了无形贸易帝国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以及在遭受欧洲其他国家激烈竞争,重新转回抢占殖民地道路,并构建了以印度为核心的“不列颠帝国”的工业资本(帝国)主义阶段。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大英帝国之所以在丧失了北美十三州殖民地以后,依旧能够重新崛起,并将世界带入“不列颠治世”,是因为它能够根据自身优势和现实情况迅速转变自己的贸易和海外殖民政策,快速制定出一套符合客观规律的方针,凭借工业霸权和海上霸权维系了百余年世界霸主的地位。

关键词:英国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