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哪里》——物质与精神,我们究竟选择什么?

频道:历史收集 日期: 浏览:696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纲要》

我们都知道,人依靠物质活着,人活在物质里。人跟其他动物一样,就只活在物质里吗?人们不会同意这个说法,人虽然以物质来生存,但却以精神情感来生活。物质只提供生活条件,精神情感提供生活的内容。我们既需要物质,也需要精神。我们幻想的是,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上,过着幸福美满的精神生活。但事实并非如此,物质与精神并不统一,我们在获取物质财富的时候,往往以放弃精神情感作代价;因为物质财富是稀缺的生存资源,需要人们通过竞争的过程获得,这个过程与精神情感的要求相悖,所以,要物质就得弃情感,这就是生存现实。因此,如果我们注重精神情感,往往得以放弃物质财富为代价。这最终成为一个两难的选择,我们是要物质,还是要精神?是求取物质财富为目的,还是实现精神生活为目的?物质与精神在无形中将人分裂,人心因此经受难言的痛苦。


4bed2e738bd4b31c51d65700b9252f799c2ff899.jpeg

只在物质中活着是没有意义的,生物也并不仅是为了活着,它们活着以后都在本能地进行更多的感知活动,以获得远远超过活着形式的感知,这就是万物进化的动力。人更是如此,人一旦活着,精神意识就开始活动,就与存在事物进行不断的互动,这种互动才是活着的意义,这种互动才是活着的目的。物质的支持只是给这种互动提供了条件,人与事物的感知互动是让人与事物在感知运动中存在,感知互动就是最终的目的。感知活动不是为了获得物质财富,感知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活着。我们认为人的生存目的就是活在物质里,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错误,人活在物质里的目的是为了感知,因为感知使存在得以存在,存在良好的存在就是所有的感知体(包括人)的目的。


对于我们,精神意识就是感知活动,我们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进行精神活动,而精神活动的目的则不是为了再去获得物质财富,精神活动本身就是目的,精神活动的功能可作用于生产物质财富,那是为了保证精神活动的进行,创造和攫取物质财富本身不是目的。当然,物质财富与精神活动本身不是对立的,物质财富的作用就是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更强的精神活动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意识将两者截然分开,物质财富意味着生存利益,生存利益却并不与精神利益相关,将生存与精神割断关系是人犯下的低级错误,人到生存为止,致使人活着失去意义,也使物质财富的存在失去意义。如果人只活在生存中,无目的的生活变成了漫长的灾难,人们只能在物质的转移和变化中存在,这种没有目的的存在令人窒息。当精神生活变成一种附加的存在,变成对物质性存在的一种补充与奖赏,精神沦为物质的附庸是对精神活动的贬低与否定,这就造成了精神与物质的长久对峙。


人的感知特性决定了人不可能割断精神运动而仅仅活在生存之中,因为生存只是形式不包括内容,生活是需要内容的,精神活动才是生活的实际内容。其实物质的存在与使用也离不开精神的加工,人必须通过精神感知到达物质,所以将物质与精神分开是荒谬的,两者都不可能脱离彼此而存在。人的存在更是如此,只有生存的形式而没有精神的内容是不可能的,人必须也只能以生存的形式活在精神中,如果人反之以精神的形式活在生存中,那就是一种长久的悲哀,而我们如今正处在这种悲哀之中。(接下)


关键词:人文观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Music